【乡土】风流旷代绛帐镇
| 招商动态 |2016-06-07
风流旷代绛帐镇
■ 刘省平
我的家乡绛帐镇,是关中西府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古属邰,是周人的祖先后稷的诞生和教民稼穑之地;今属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辖区。地处陇海铁路沿线,东邻著名的中国现代农科城——杨凌,南临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北依莽莽苍苍的古周原,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近7万人,辖17个行政村。
绛帐镇因东汉马融曾在这里设帐讲学而得名。马融(公元79年——166年),字季长,东汉时右扶风茂陵人,是东汉名将马援从孙,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曾历任校书郎中、河间王府长史、郎中、许昌令、议郎、武都抬首、南郡太守等职。马融幼时天资聪颖,敏而好学,曾师从京兆儒生挚恂、班昭学习儒家学说;青年时,在距长安不远的仙游寺筑室苦读;中年时,入东观,遍注群经,《论语》、《诗经》、《孝经》、《周易》、《三礼》、《尚书》、《老子》、《离骚》、《淮南子》、《列女传》等;另外,他还著有赋、颂、碑、诔、书、记、表、七言、琴歌、对策、遗令等21篇。因著述甚丰,从而奠定了其“通籍大儒”的地位。马融先生几次出仕不顺,最终以病免官,后来在我的家乡筑高台持起绛红色帐幕,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学生多达四百余人,升堂入室者有五十余人,其中郑玄、卢植是佼佼者,再传弟子刘备、崔琰、公孙瓒也是赫赫有名的历史巨星。因马融先生当年坐在绛帐里授徒讲学,故后人用“绛帐”一词做师长或讲座的尊称。据传有一次,某学生违反制度,马融执草秸怒打,鲜血染遍秸秆,掷之于地,秸秆复活,开花结果,人皆以为奇,便将此草称为“传薪草”,故“绛帐传薪”的典故至今仍广为流传。清代扶风知县刘瀚芳曾作绛帐诗一首,歌咏此事:“风流旷代夜传经,坐拥红装隔夜屏。歌吹弥今遗韵在,黄鹂啼罢酒初醒。” 马融绛帐传薪,为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留下旷世传奇和千年佳话。可惜历经近两千多年的天灾人祸,马融先生的煌煌著作大多散佚,当年设帐讲学的那座土筑的直径三四米的圆形“讲经台”,现在已然寻不着一丝痕迹。
据《扶风县志》和《扶风乡土志》记载,绛帐镇曾有一个别名叫“齐家埠”。至于为何叫这个名字,文献里没有做任何具体的解释。历史上的绛帐镇,原本是一座很规则的古镇,虽然没有城墙,但四周有又宽又深的可以防御匪寇侵扰的护城壕,还有东西南北四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楼,东门的大觉寺和西门的西林寺遥相呼应。绛帐镇曾是明清以来关中西府著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方圆几十里最大的集贸市场和物资集散地。南到秦岭太白,北至麟游、永寿,东到武功、兴平,西至岐山、凤翔的人们在每年的二月二庙会或集市交易日云集于此。街道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熙来攘往,热闹非凡。
1949年西府解放后,绛帐儿女迎来新的生活,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干劲使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古老的绛帐镇在得以重新改造的同时也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护城壕被填了,绛帐台被拆了,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也被毁了。绛帐镇的道街也一度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老百姓的腰包慢慢鼓了起来,绛帐街道成为这座古镇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再度繁华起来。每逢古历的“二、五、八”日或“三、六、九”日是古镇逢集的日子,从十里八乡络绎不绝赶来的父老乡亲在街道上汇成了人的海洋。集市上显出一片繁荣景象:街道上摊点密布,人群接踵,瓜果琳琅,小吃溢香,更有杂耍绝技尽显风流,吹拉弹唱各尽其能;父老乡亲随着嘈杂拥挤的人流在小摊前走走停停,好奇地看看这个问问那个,男人们自然是大量置办家具和农具,妇女们总是三五成群在一起,不是购买日常家用就是为即将出嫁的女儿筹备嫁妆……
绛帐镇的街道长约五里,分东西两段,东头的村子叫春光村,西边的村子叫西街村。东西两街各有一个戏园子,每年逢古历“二月二”和“九月九”古会的时候,东西两街就同时唱起大戏,一唱就是三天三夜,请的都是西安、咸阳、宝鸡一带的著名秦腔剧团,如易俗社、五一剧团、省戏曲研究院等。两台大戏同时开场,争相吸引乡党观看,谁也不愿输了人气,家乡人称此为“斗台”,这可让全镇方圆几里的父老乡亲们过足了戏瘾。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绛帐镇兴起了一股盖房的热潮。绛帐镇的街道被村街道两旁新盖的宅房挤得越来越窄,甚至还没有某些村子里的街道宽敞,造成街道里天天堵车。街道两旁的新盖的平房和楼房高低不齐、前后不等,住户和商户装上了亮闪闪的铝合金窗子,砌着五颜六色的瓷砖,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村姑,为了刻意打扮自己,便东施效颦,涂上厚厚的脂粉,穿上花红柳绿的衣服,以为这样才最美。绛帐人在这种低级的效仿中失去了自我,也使得这座古镇失去了本色。
2000年,绛帐镇政府搬迁到火车站附近西宝高速公路旁边的迎宾路上,绛帐街道的居民虽然也呼吁过、挽留过,但无可奈何花落去。如今,尽管绛帐镇那条老街原来的坑坑洼洼的石灰板路面变成了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面,镇东头那座地标性建筑——毛主席语录塔,也由土木建筑变成了水泥结构,但老街道已沦落成一个极其普通的乡村集市,没有了昔日的繁华。现在外边的人一提到绛帐镇,都知道是绛帐车站,而不知道还有个绛帐老街。
绛帐火车站是陇海铁路线上西安至宝鸡路段中间的一个很小的老火车站,始建于1936年,解放后重新修建过,2004年被国家铁道部撤掉,现已停止办理客运业务,但其遗址还在,算是车站现今留存下来的唯一老建筑了。可以说,火车站是绛帐镇的经济中心和商业中心,自镇政府迁到西宝高速公路旁边以后,这里便成了绛帐镇绝对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除了绛帐人,周边的上宋乡,揉谷乡,以及塬上的段家镇的人也都经常来这里赶会跟集,几乎每日里都是人潮涌动,好不热闹。
绛帐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繁荣,自古以来即为关中西府的重镇。昔日,西周的先民曾在这片肥沃的平原上耕织繁衍,生息蓄锐,周武王顺天意挥师东戈,直捣朝歌,奠都沣镐;彭德怀率领的西北解放大军曾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取得“扶眉战役”的大胜利,奏响了踏步西进的雄壮凯歌。近十几年来,绛帐镇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地理、交通、人力资源等优势,走工业强镇之路,通过招商引资,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现有企业40多户,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化工、纺织、机电为主的产业集群。进入新时期,绛帐镇利用地域气候条件良好,土地平整肥沃且毗邻杨凌农业高新科技开发区,依托杨凌的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走畜牧名镇、苗木大镇之路,渭河沿岸的经济苗木基地已初具规模。绛帐镇还依靠临近西宝高速公路和法汤高速公路的交通便利条件,初步建成了一个绛帐工业园——这是宝鸡市确定的一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目前,该工业园区以齐全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投资政策、优良的投资环境,以及每引进一个重大项目、成立一套援建机构、承诺实现一套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一套封闭运行机制的“四个一”项目援建制度,使得建忠集团、华龙日清面业、今麦郎食品、泰荣瓷业等一批国内著名企业纷纷落户,极大地带动了绛帐镇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乡人民的就业问题。
200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的宏伟战略,陕西省适时地提出 “打造关中百镇”的战略思想,即以关中地区具有历史文化的名镇为基础,进一步结合文化特色,树立明星镇,带动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的发展。绛帐镇经过短短不到十年的发展,已通过国家关部门的审查,入围“关中百镇”行列之中,被确定为“关中百镇”重点建设镇。
如今,国家规划的西宝高速铁路项目已经启动实施,该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正好从绛帐镇穿过,很快将会顺利通车。相信这条高速铁路这顺利通车之后,绛帐镇势必会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另外,听家乡人说绛帐镇不久或将被划入杨凌辖区。尽管好多绛帐人对此并不情愿,但我相信这是大势所趋,或将对绛帐镇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管绛帐镇未来发生怎样的变化,作为土生土长的绛帐儿女中的一员,我衷心祝愿这座古老的小镇能抓住机遇迅速发展起来,在这个美好的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更大的青春活力!
广广传媒
广告合作:15591781837
近期推送绛帐古镇本土的身边人、身边事、要闻趣事、风土人情、公益宣传、商家优惠等诸多内容。